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 
立德树人的新使命
来源: 中国日报网      时间:2023-07-29 21:27:28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重大使命,立德是为了树人,树人必须先育德。树什么人?立什么德?这是新时代每一位教育者必须回答的问题。

7月26日,成都大运会启动仪式上的表演。中国日报记者 魏晓昊 摄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立德要立成“人”之德,人性中包含着成为人的共同德性,即人性的精气神、真善美。立德要立时代之德,构筑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厚植中华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树立全球观念和生态意识。

德是人之德,离开人,德无存在价值;德是人之魂,人无德不立。因此,立德与树人是一体的,立德树人是“立育人之德”与“树有德之人”的有机统一。虽然“立德”在“树人”之前,“立德”才能“树人”。但思考“立什么德”时,首先要考虑“树什么人”。因为德为人之德,没有脱离人的德,有什么人就有什么德。因此,我们需要从“树什么人”开始,追问“立什么德”。

教育只能用心灵召唤心灵,用情感塑造情感,用态度影响态度,没有教师的幸福感,就没有孩子的幸福感。教师要成为立德树人的典范,高尚师德的标杆,用自己美好的心灵、温暖的情感、友善的态度去浸染孩子,去守护孩子的精神成长。

你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反而会理智地对待选择的机会,只要我们略加引导,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理智得多。学校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多元的舞台,激励孩子在各自的舞台上演绎生命的精彩。教师要科学引导学生提高选择的能力,要尊重孩子的自主选择,发展孩子的个性,促进其个性的生长。

点燃心火是最了不起的事业,尽管它表面看起来似乎平平淡淡。点燃心火的人更是真正的英雄,虽然他的工作看起来并不轰轰烈烈。教师要成为孩子心灵的伙伴,要不断给孩子成长的力量,要善于创建动力场,把发动机安装在孩子的身上,助力学生主动成长。

给教育一些“闲暇”,给孩子一些“闲暇”,也给我们的老师一些“闲暇”。只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走出浮躁,走出急功近利。童年的世界应该是是健康有序的、丰富多彩的、美好难忘的,要给“闲暇”的时光,丰富学生的生活,提升学生的兴趣,增加孩子的睡眠。教师也需要“闲暇”的时光充电学习、反思研究、休息调整。这样才能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促进师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我们始终认为,每一门学科都可以找到一种孩子们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一堂课都可以创造精彩,激发生命活力,激活成长动能。每一堂课都要成为引力场,深深吸引学生;都要成为思维场,创新发展学生;都要成为情感场,激发学生的奋斗精神。

我们认为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并不神秘,当每一堂课都能够凸显独特的魅力,每一堂课都能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升以及综合素质的发展,当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当每一堂课都能让孩子们获得成功的时候,教育也就自然而然地成功了。

我们一味地告诉孩子万里无云、太阳当空,可孩子在遭受暴风雨袭击之后带上一把雨伞又有什么不好。学校的教育需要加强安全风险的有效预防与科学管控,创办安全的学校;学校的教育需要强化挫折教育,培育坚毅品质,以应对未来复杂的生活;学校教育既要教会孩子学会赢,更要教会孩子正确面对输,知道输后依然可以阳光灿烂。

我们的教育距离现实太远,以至于孩子在对社会有了一些初步体验后,便开始怀疑起自己的老师,怀疑起自己所受到的教育。我们要告知孩子今天所处的真实社会是什么样子,我们的社会还不理想,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要埋怨社会,也不是仅仅去适应社会,而是要成为优秀而强大的自己,将来一起去改变社会,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的威力在于“可信”,讲得天花乱坠不行,说得前程似锦也不行,关键在于它是不是事实。我们的教育要追求真理、传播真理,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客观、冷静地面对事实,引导我们的孩子学会思考、学会处事,努力去选择一种科学的处理问题的思路,这才是教育的本分。唯其如此,教育也才真正有威力。

教育并不是由教育者替代孩子设置模式,个性更不是教育者一拍脑袋为学生想出来的,教育不过是创造环境、设置条件、营造氛围,让学生有广阔的心理空间和心灵自由选择罢了。教师要高度关注每一个个体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自信发展,永续发展。教师要成为一位艺术家。一位艺术家,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用乐器奏出优美旋律的人,还应该有艺术家的眼光、艺术家的胸怀和艺术家的情操。

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没有教学个性,就没有课堂的生命。核心素养、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根本在于张扬教学个性。教师要在探索课堂中成为研究者、实践者、探索者、创新者,教师要努力成为教学的专家、育人的模范。

多一些衡量孩子的尺子。既然评价是为了发展,我们就应该选择那些孩子喜欢的甚至是各不相同的方法,多元评价促进个体的多方位发展。要使评价真正适合每一个孩子,协商有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正确的良方。

德育不能用强制和灌输的方式来完成,必须贴近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德育是一个缓慢的、长期的,甚至多次反复的复杂过程,不可能短时间里速成和一蹴而就。德育必须是彰显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过程,必须经由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建构。学校德育不是一项专门人员负责的工作,而是关涉到学校里每一个老师的重要课题。德育不仅仅通过思政课和团队活动进行,更与教学和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息息相关。德育无法依靠学校自己来达成育人目标,必须整合家庭、社区和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协同共育。

“立德”是“树人”的先决条件,育人是育才的前提。立德,就是坚持德育为先,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通过以文化人、以德育人,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引导人、感化人、激励人。“树人”是“立德”的价值归宿,人才培养的辩证统一决定了离开“立德”谈“树人”只能偏离方向,离开“树人”谈“立德”只能流于形式。必须高举立德树人的大旗,必须让我们教育出来的孩子永葆中国“底色”,热爱自己的国家,敬畏民族的历史,依恋中华的文化,担当起时代的重任,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来源:中国日报网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