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热点 > > 
做到四个“有” 优化名著阅读教学-速读
来源: 东方资讯      时间:2023-05-25 04:07:50

做到四个“有” 优化名著阅读教学


(资料图)

□ 林丽莉

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施以及近年来中考对名著考察力度的加大,一些语文老师开始打破单篇课文教学的局限,主动加入带领学生阅读整本书的队伍。

初中语文教材有推荐必读的12本经典名著,名著阅读是初中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笔者建议,应树立整本书名著教学的课型意识,根据一本书的内容从多个维度进行开发、进行课型创新,帮助学生在教学中找到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让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让学生的思想与阅读产生共振。

做好名著教学,首先要创设丰富宽松的教学环境。笔者建议,语文教师应先在名著阅读中做到四个“有”。

整合教材,改革作业,让名著阅读有“空”

教育专家常说,“阅读量上去了,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差”。若阅读量大、视野开阔,学生的语文素养当然也差不了。所以,教师要给名著阅读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名著阅读进入课程化,而不是放在课外“放任自流”。

笔者在一学期分配课时,100节语文课,分配比例是,1/3为单篇课文教学,1/3为写作和综合性学习,1/3为名著阅读。不仅如此,通过整合教材、改革作业等举措,给名著阅读留出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同一单元的课文进行整合,腾出时间给名著阅读。例如《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都是以自然为主题,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古代诗歌四首》,笔者尝试整合成朗读课、欣赏课、写作课、成果展示课等课型,既创新了形式,又节约了时间。

在作业布置上,改变之前的题海战术,对作业进行改革和创新,本着以“阅读为主、写作为辅”的原则对作业进行改革:变简单抄写为阅读鉴赏与运用,变机械重复为形式多样,做到分层设计、多元评价,这样的作业设计摈弃了短视和功利,具有大语文观,是对学生的长远关怀。

循序渐进,设计梯度,让名著阅读有“序”

阅读名著必须根据学情特点,尊重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带领学生沉入文本,从文本表面的人物情节深入到文本的精神内涵,科学规划、循序渐进、设计梯度、合理安排,从而实现名著阅读的有效和高效。

给学生选书要循序渐进。名著阅读要遵循集体共读和自主阅读的原则,集体共读的书目除了教材推荐的12本书外,老师为学生选择其他书目要尊重学情,不能内容过难,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如七年级上学期,老师可推荐学生阅读日记体书籍《爱的教育》,通过阅读这本书,初步训练学生批注式的阅读法,并进行仿写,再以这本书为范本,教学生写日记并开始为期三年的“日记长征”;根据一些学生阅读基础差的学情,老师还推荐了曹文轩纯美系列小说,让学生精读其中的小说《草房子》,还开了“草房子的精神大厦”读书报告会和交流会。

对学生的阅读作业设计要由浅入深。七年级可以摘抄、鉴赏和仿写为主,比如读完《西游记》,可以用手抄报的方式进行摘抄仿写;八年级以读后感和评论为主,比如读完《海底两万里》,以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幻想为主题写科技小论文;九年级可以做专题探究,读完《简·爱》,可引导学生从“简·爱的爱情观”“简·爱的亲情观”“简·爱的信仰”“简·爱的成长”等多重角度撰写读书报告,作专题探究。比如,以了解人物形象为主题的作业,七年级可以了解人物形象、情节、性格,八年级是给人物做档案、写传记,九年级给人物作思维导图,随着年级增加逐渐加大难度。

创新活动,注重评价,让名著阅读有“趣”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上,除了上好导读课激发兴趣,语文教师还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来巩固阅读效果。比如可以开展“聊书会”“朗诵会”“故事会”“课本剧表演”“晒书架”等读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学生之间的阅读交流。

如果说阅读是“行船”,那么作好评价就是“扬帆”,才能真正达到“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目的。在带领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保持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多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也倡导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形成家校合力,汇聚多方力量。学生的阅读能力参差不齐,评价时要多一点等待、多一点宽容、多一点鼓励。

读写结合,讲究方法,让名著阅读有“得”

阅读是内化的吸收,是欣赏与理解的过程;写作是外化的表达,是思考与运用的过程。吸收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吸收的深化,所以整本书阅读要注重读写结合,从阅读中获取写作技巧和心灵滋养。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在开展名著阅读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比如改写、续写、创写、微写作等,写的内容可以是诗歌、传记、颁奖词、小论文、专题探究等,要坚持日日写、月月写、年年写,最终会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理解能力提高、语文成绩上升,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提升、思想得到了熏陶、精神得到了滋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逐渐形成。

总之,名著阅读要走向真阅读和深阅读,需要教师自己先从不同角度读懂名著作品,读出自己的理解,更需要教师对名著阅读从多个维度进行开发,进行课型创新设计,引导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感受经典名著的艺术魅力,丰富精神世界,着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标签:

X 关闭

X 关闭

观点